清華大學緣何創辦科學史系?——訪著名科學史家吳國盛教授

本文轉載自《科技文摘報》,2017年6月29日第1849期。底下正文開始。

科學史是科學與人文交叉會通的高端新型前沿學科,也是滲透文理、貫通古今、融匯中西的典型橋樑學科。清華大學作為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歷程的最早見證者和卓越代表,為建成中國自己的科技教育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做出了歷史性的獨特貢獻。

2017年5月,清華大學科學史系聲明成立。近日,該系創系主任吳國盛教授接受了本報總編輯的專訪——

科學史是科學與人文交叉會通的高端新型前沿學科,也是滲透文理、貫通古今、融匯中西的典型橋梁學科。


楊振寧先生助陣。他幽默地說:「我的目標是參加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成立10周年紀念大會」。祝老先生壽比南山。

科學史系創系主任吳國盛教授發言。

清華大學作為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歷程的最早見證者和卓越代表,為建成中國自己的科技教育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做出了歷史性的獨特貢獻。

2017年5月,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宣告成立。近日,該系創系主任吳國盛教授接受了本報總編輯的專訪——

尹傳紅:首先祝賀您成為清華科學史系的創系主任。據我所知,目前國內僅有兩所高校設有科學史系,清華創辦科學史系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吳國盛:謝謝!科學史是科學與人文交叉會通的高端新型前沿學科,也是滲透文理、貫通古今、融匯中西的典型橋梁學科。許多世界一流綜合大學設有相關系科,比如哈佛大學有科學史系,劍橋大學有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

清華大學作為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歷程的最早見證者和卓越代表,為建成中國自己的科技教育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做出了歷史性的獨特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期,更有責任在促進科學與人文的整合、西方的科學精神與中國古早人文精神的融通方面繼續做出獨特的貢獻,承擔科學史作為高等教育之主體和先鋒的重任。

重新振興文科,恢復往日綜合大學之氣象,是我校的總體戰略布局。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除了大力發展古早的人文學科群和社會科學群之外,發展以科學史為核心與標志的科學人文類學科也是一條務實而有效的途徑。科學文獻計量學早就表明,科學人文類學科既可以增加理工醫各學科間的凝聚力,又可以增加它們對社會的輻射力,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科學史系可以成為我校文、理、工、藝、醫諸學科的交叉互融的學術平臺、大學部通識教育和研究所科學人文之卓越教育的課程平臺,有利于實現我校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發展目標。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科技史學科評議組成員。著作有《科學的歷程》、《什么是科學》、《技術哲學講演錄》、《時間的觀念》、《希臘人的空間概念》以及“吳國盛科學人文系列”等多部。

尹傳紅:作為創系主任,您對清華科學史的學科營建和教學有什麼設想?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技史學科將重點發展兩個學科方向:

第一、西方科學技術史。這個學科方向過去長期未受到國內科技史界的重視,處在某種空白狀態,而科技史要成為文理橋梁學科、在營建當代中國科學文化中發揮特殊作用,西方科技史必須成為重點發展方向。清華科學史系將西方科學技術史作為發展重點,為中國科技史學科提供示範,使這個學科方向成為中國科技史學科再建制的生長點,最終形成中國科技史界獨具特色的清華學派。這個學科方向將為清華的大學部通識教育和理工研究所人文教育提供強大的支持。

第二、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這個學科方向將研究西方科學傳入中國過程中的成敗得失和經驗教訓,為中國當代的科技政策制定和科學文化營建提供有益的啟示。此外,還將結合西學東漸史與清華理工科發展史開展研究,梳理清華理工科在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史中的角色和地位。

教學方面,我們計劃五年內建成包括大學部、碩士、博士、博士後四個層次的完整的科學技術史人才培養體系。我校已經擁有科學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08)。取得博士學位點,設立博士後工作站,設置大學部計劃,是科學史系未來五年的目標。招碩士、博士、博士後是目前其他兄弟單位的常規做法,這里不再多說。但培養大學部大概是我們的一大特色。

尹傳紅:目前,科學技術史並沒有出現在教育部制定的大學部學科目錄中,國外又是怎樣的情況?

吳國盛:迄今為止,國內所有的高校(包括兩個擁有科學史系的高校)均沒有科學技術史的大學部專業。但是,世界名校擁有眾多的科學技術史大學部計劃(Undergraduate Program),包括那些並不設置科學史系的高校。比如美國高校有8個科學史系,但卻有60個科學史大學部計劃。

設置科學史大學部計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於中國大學體制長期以來過度的分科化發展,文理兼通、科學與人文並重的貭素教育和通識教育一直缺乏制度層面的基礎和保障。近年來,促進學科交叉與綜合、發展貭素教育和通識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日益得到肯定和支持,涌現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改革舉措。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由於多方面原因,這種學科交叉或通識教育大部分仍然停留在文科或理科院系的內部交叉或貫通,文理交叉的力度和規模遠遠不夠。

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大學以及英國的劍橋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都設有關於“科學史”或“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大學部計劃。以哈佛大學為例:哈佛大學科學史系大學部計劃被稱為“關心歷史和科學”項目。其大學部課程使學生有機會將歷史、科學史和醫學(包括醫學倫理、衛生政策和醫學人類學)研究與某一科學領域本身的工作結合起來。許多要進入醫學院或研究科技或衛生政策的學生都對這個項目感興趣。選擇的這個大學部計劃的學生先修一些科學史的基礎課和討論班,然後再轉入“科學史”和“科學與社會”兩個不同專業方向做更多樣化、專題化的訓練和研究。

我國的科學史教育目前比較注重研究所的培養,而不注重大學部層面,是非常嚴重的學科資源浪費,這既不利於發揮科學史在塑造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方面的獨特作用,也不利於吸引優秀的大學部生進入本學科深造。清華科學史系將牢記這一歷史經驗教訓,主動把自己的事業與清華通識教育的事業綁定在一起。我們將大力為全校大學部生開設科學史類的通識教育課程。

尹傳紅:學生拿科學史學位可以做什麼呢?

吳國盛:對於這個問題,哈佛大學的回答是:“一切”(everything)。他們認為,科學史大學部計劃所接受的訓練幾乎不排斥任何未來職業,因為事實證明,科學史專業的大學部畢業生們在醫學、法律、新聞、政府、商業、金融和學術界等諸多領域都很成功。他們之所以越來越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正是因為他們較為系統地接受了文理兩方面的綜合訓練。他們不僅擁有較強的閱讀、寫作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而且在進入社會生活之後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不僅在某一特殊學科上擁有專業技能,而且往往能夠通過文理綜合的獨特視角,瞭解和把握事件和政策在更大範圍的社會影響。

由上可知,科學史的大學部計劃對於國外一流大學來說,已經是一種發展得相當成熟和穩定的專業設置和教學計劃。我們可以充分借鏡哈佛、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辦學經驗,來推動我們的大學部教育改革。

尹傳紅:按照國內目前通常的大學部招生和培養模式,清華設置科學史大學部計劃會不會占用聯考招生名額和指標?

吳國盛:可以不占。科學史系在有了足夠強大的師資隊伍、營建了比較完備的科學史大學部課程體系之後,將試行大學部第二學位的培養模式。

科學史系將充分利用我校強大優質的理工科生源,營建科學技術史大學部生培養體系,既為本校跨文理的通識教育作貢獻,也為科技史學科的研究所培養準備優質生源。由於缺乏大學部層次的人才培養制度,幾十年來,中國科技史學科的生源一直較差,整個學科的發展水準和質量大受影響。我校在國內首創科技史的大學部教學和大學部生培養,必將極大提升我國科技史學科的整體人才基礎水準,在中國科技史學科的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由於我們只實行大學部二學位計劃,因此有限的大學部生源將主要直接升入本校或兄弟院校的科技史專業繼續攻讀研究所,其餘少數學生願意工作的可以進入科技政策、科技傳播(媒體、博物館等)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

尹傳紅:學習科學史有什麼意義?我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為什麼還要了解科學的歷史?

吳國盛:在科學已經無孔不入地滲透在人類生活各個層面的今天,我們不再對我們身邊的科學表現出驚奇,我們已經對科學無動於衷。而恰恰在此時,我們需要回顧科學的歷史,因為讀史使人明智,閱讀科學的歷史將使科學時代的人們變得深思熟慮、深謀遠慮。具體說來——

首先,學習科學史可以增加自然科學教學的趣味性有助於理科教學。歷史故事總是使功課變得有趣。我們在兒時誰沒有聽過幾個科學家的傳奇故事?除了傳奇之外,科學史所能告訴人們的科學思想的邏輯行程和歷史行程,對學習科學理論肯定是有益的。比如,當我們開始學習物理學時我們為那些與常識極為格格不入的觀念而煩惱這時候如果我們瞭解一下這些物理學觀念逐步建立的歷史接受這些觀念就變得容易多了

其次,科學史有助於瞭解科學的批判性和統一性。當代科學的專門化、專業化帶來了高等教育嚴重的分科化,科學理論往往被神聖化教條化學生不知道一個理論源於那些問題有多少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為什麼人們選擇了其中一種並稱之為科學理論幾乎沒有什麼比科學史更能使人認識到科學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發展的、進化著的。此外,自然科學各個分支領域相互聯系的方面,在按學科分塊的教科書中肯定得不到體現,而科學史卻能夠給出一個綜合。

第三,科學史有助於瞭解科學的社會角色和人文意義。今天,科學對人類的命運影響如此之大,而我們對科學的本質也許還缺乏認識;過分把科學工具化、實用化,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我們正處在新世紀的起點,也處在科學發展的轉折點上,未來的科學指向何方,回顧科學的歷史也許能使我們有所省悟。正在成長著的一代年輕人,將主宰著未來的社會發展,如果一開始他們通過熟悉科學的歷史而全面的瞭解科學,那麼科學就能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關於「Ethan」

我是 Ethan,科學普及教育愛好者。
分類: 反省錄, 哲學思辨, 推薦閱讀, 物理史, 物理史, 物理教育, 社會議題, 科學哲學, 科學素養, 高一物理,標籤: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