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光偵測器之崩潰電壓 Python 模擬器

在今年寒假時,我努力趕出了一個至少看起來讓我覺得賞心悅目的 Python GUI,嘿嘿。這是這個小工具的 Github 連結,https://github.com/Sunethan/APD-analyser。如客官不嫌棄,可以點進去看看一些簡介。實在是好想說明清楚這裡頭涉及的物理,但最近實在太忙,剩半年就要畢業嚕,所以還是之後再找時間寫一寫好了!

分離式雪崩光偵測器的崩潰電壓模擬器

關於「Ethan」

我是 Ethan,科學普及教育愛好者。
分類: 半導體物理, 大學物理, 生活, 研究所,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雪崩光偵測器之崩潰電壓 Python 模擬器〉中有 16 則留言

  1. 匿名訪客表示:

    好酷! 希望會發一篇這個GUI的教學哈哈~~

  2. 匿名訪客表示:

    大大的做法很像SPICE萃取參數的方法欸,這邊說一下我對fitting程式的了解:跑完TCAD後,再由python程式讀取TCAD產生的csv data,設定預設參數後,用optimize的方式自動比對誤差值、調整參數,讓模擬結果逼近TCAD csv data,此時得到的參數才是從data萃取後的參數。

    很好奇大大整套程式的設計流程🤣

    • Ethan表示:

      哈囉!

      我簡介一下我當時在幹嘛好了 XD

      首先我研究的元件是雪崩光電二極體,顧名思義,他的電性與崩潰電壓有關。通常廠商都會指定崩潰電壓規格,所以我們需要設計適當的磊晶結構。由於元件相當複雜,所以通常需要依靠TCAD來模擬元件電性,觀察崩潰電壓與磊晶結構的關係。

      問題是,我們如何確定模擬出來的崩潰電壓,就是正確的?

      畢竟TCAD這麼複雜,模型這麼多,它到底動用了什麼物理參數,我們似乎也看不到(事實上可以)。

      因此,我當時想做的是,我必須用一套獨立於TCAD電性模擬的方法,去計算元件崩潰電壓。倘若兩者相符,那我就能確信TCAD模擬是正確的,或是說,確信我對「崩潰機制」的了解是正確的。

      於是,我先用 TCAD 製程模擬做出元件磊晶結構(doping profile),接著再用 TCAD 跑電性模擬,由 IV 曲線肉眼判斷崩潰電壓。接著再將 TCAD 跑出來的磊晶結構(就是你說的 csv data),拿到 python 上,計算各種偏壓下的電場分佈,然後依據這些不同電壓的電場分佈,計算不同電壓下的各位置上的載子撞擊游離率(impact ionization rate),再使用倍增公式(multiplcation formula),判斷多少電壓時,元件會崩潰(分母的積分值為1):

      $$M_n\equiv\frac{1}{1-\int_0^w\alpha\exp\left[-\int_0^x(\alpha-\beta)dx^\prime\right]dx}$$

      $$M_p\equiv\frac{1}{1-\int_0^w\beta\exp\left[\int_x^w(\alpha-\beta)dx^\prime\right]dx}$$

      因此,實際上我分享的這隻程式並沒有做擬合(fitting),反而是做非常複雜的雙重積分。通常為了有良好的計算結果,我都需要將元件結構從頭到尾(一維)分割3000-4000個數據點,這樣的濃度分佈才足夠準確、平滑,計算出來的崩潰電壓才會恰好與TCAD模擬結果相似。

      TCAD: Doping profile -> IV curve -> breakdown voltage
      Python: Doping profile -> electric field -> impact ionization rate -> multiplication formula

    • Ethan表示:

      這支程式後來最有用的地方在於,因為當時我們的結構不再是單純的一維結構,而是會讓崩潰發生在有曲率的PN接面上。因此,我們模擬出來的崩潰電壓總是會比正常崩潰的電壓還要小。而 Python 能做的是可以快速(相對於TCAD)計算出理想崩潰電壓,所以就可以拿 TCAD 的不理想結果,跟 Python 的理想結果比較。因為當時我已經確信掌握 TCAD 的物理模型參數設定,所以就不需要再確認重複確認 TCAD 崩潰電壓與論文上寫的理論公式是否一致了。

      不好意思,這不太好說清楚,哈哈,看看就好

    • Ethan表示:

      第一頁的 "Fitting!" 按鈕是針對 Doping profile 而做的。因為從 TCAD 拿到的 Doping profile 數據點不夠密集,會造成後續計算 impact ionization rate 分佈有不小誤差,所以才需要重新設置網格分佈,得到更細緻的 doping profile。我把這個過程稱為 "Fitting" XD

  3. 自動引用通知: 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習書單與心得 | 悟理

  4. 匿名訪客表示:

    您好,我在做GeSi APD方面的研究,请问您的python源码可以分享到网上么,如果不方便的话我,请问您目前I-V特性可以通过您的计算方式得到么

    • Ethan表示:

      1. 我這個 Python 模擬器的原始碼都有公開在我的 Github 上哦。謝謝你的參考。

      2. 當時 APD 的 I-V 實驗數據能夠與我的 Sentaurus TCAD 模擬結果相吻合。詳見我的碩士論文:InP/InGaAsP/InGaAs 雪崩光電二極體之 TCAD 模擬、 護環效應與暗電流分析

      3. 這個 Python 模擬器並沒有計算電流的功能,而倘若真的想進一步計算,那理論上當然可以,但實務上我覺得還是直接使用 Sentaurus TCAD 才好。Python 模擬器的用途是檢查這個 TCAD 黑盒子究竟能否模擬出與課本上的簡易公式一致的結果,而我當時確定是可以的。我確定的方法是檢查在 Planar PN Junction 與 Edge PN Junction 發生崩潰的崩潰電壓與掺雜濃度的關係,詳見我的碩班投影片 20180803 Guard Ring Design.pptx

  5. 匿名訪客表示:

    您好,感谢您的回应,目前我在使用Silvaco TCAD进行模拟,不知道您是否对这个软件的准确度有所研究;
    另外,请问您有邮箱可以联络么,很佩服您的理论功底和编程能力,希望能多向您请教

    • Ethan表示:

      原則上我偏好在公開場合討論,因為可以讓其他人也從這些討論中受益,這是我做部落格的主要目的,即推廣科學。如果真的想要討論些東西,你可以在我的論壇https://forum.ethankao.org)發文章一起討論問題,不過我所知有限,可能也無法真的幫到什麼忙。

      這論壇也才剛做沒多久,我也還不知道該怎麼使用它,它的一大特點是可以使用 $\LaTeX$。

      在該論壇裡,使用 [math] \frac{\hbar^2}{2m}\frac{\partial^2\Phi}{\partial t^2}+V\Phi=E\Phi [/math] 就能輸出
      $$\frac{\hbar^2}{2m}\frac{\partial^2\Phi}{\partial t^2}+V\Phi=E\Phi$$而如果使用 [imath] \frac{\hbar^2}{2m}\frac{\partial^2\Phi}{\partial t^2}+V\Phi=E\Phi [/imath] 就能以行內模式(in-line mode)來打數學,像是 $\frac{\hbar^2}{2m}\frac{\partial^2\Phi}{\partial t^2}+V\Phi=E\Phi$。

    • Ethan表示:

      至於 Silvaco TCAD,原則上要看他們的模型有多準。對於 TCAD 軟體,原則上你可以相信他們的軟體能力上限就是他們所寫的使用手冊。手冊中寫到某某模型,那軟體就能重現該模型,否則就是有 bug,回報給他們,應該過不久就有人處理。因此,軟體的“準確度”其實追根究底是在於它們實作的物理模型本身的理論有效性,或是說局限性。以我之前研究的崩潰模型為例,impact ionization coefficient $\alpha_n$ 與 $\alpha_p$ 本身就有各自適用的電場範圍,在不同電場範圍下,就應該使用不同的模型。因此,使用者必須非常熟悉那些物理模型本身,要知道 TCAD 不過是把模型實作出來而已,準不準還是要看模型。

      但,…嗯,上述說法的漏洞在於我們忽略的數值計算的準確度。基本上只要你的網格點設置沒問題,足夠均勻,在電場足夠高的地方,或者是物理量變化大的地方,例如各種材料介面附近,都有足夠密的網格的話,那麼數值計算(迭代結果)的收斂性就應該會不錯。當然這之中有非常多的學問,非常多時候甚至只有該演算器(solver)的開發者本身才知道該怎麼設定才能夠有最好的收斂性。這只能依靠經驗以及與該 TCAD 公司之間的合作溝通了。

    • Ethan表示:

      忘了說,在剛才我提到的碩班投影片 20180803 Guard Ring Design.pptx 裏面,我就有用 Python 驗證 Silvaco TCAD 在崩潰電壓方面的計算足夠符合我們在課本上所學的公式,推薦你看看,呵呵。

  6. 匿名訪客表示:

    感谢您的回复,对我帮助很大,已经拜读了您的论文

  7. 自動引用通知: 兩年碩班的 TCAD 學習心得 | 悟理

發表迴響